20180727110719.jpg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也让杭州日新月异,发生巨变。

其中,市民感受最深、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也许就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住房”。正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住房紧张的局面。

对很多从“计划分房”年代过来的“老杭州”来说,老房子是一段共同的生活记忆。面积狭小的“筒子楼”或阴暗潮湿的平房,拎马桶排长队,走廊冒油烟,公厕常堵塞……

但渐渐地,儿时跑过的巷子,有了高档住宅区;“筒子楼”、老旧房,拼接出了厨房、卫生间,有的甚至还打算加装电梯;每天,都有人高高兴兴搬进新房子,新房里装着中央空调、地暖、新风系统等新设施,楼下就是公园,出门就有地铁……

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想和你再回顾一下,杭州住房制度经历的,由福利化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重大转变。真切感受杭州如何一步步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居住环境。从“蜗居”到“广厦”,杭州住保房管部门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以工匠精神来为民服务”的追求……


20180727114356.jpg


20181029175957.png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房地产行业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实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来,杭州这个江南名城,在房地产政策改革等多个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今的杭州,已然成为中国地产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第一个十年(1979年-1989年)

公房时代:改革的曙光

在福利分房年代,由政府出资建造然后以福利形式分配给干部、知识分子、工人以及其他城市居民居住的公房,是城市里最基本的住宅模式。

在“公房时代”,最初的房产交易是当时流行的“物物交换”形式。1979年4月,杭州举办了第一届住房调换交流会,此后,调房大会基本上每年都会举办,一直持续到了90年代。

随着住房的商品属性逐步恢复,杭州的房产交易市场也开始有了新的发展。1984年1月,杭州市房管局恢复了杭州市房产交易所,为买卖私房提供信息咨询、发契手续办理等服务。一年时间,交易所共办理了660户买卖登记手续,办妥了120户成交手续,成交住房5600多平方米,成交金额逾18万元。

到了1986年,房交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86年4月19日,杭州市首届住宅展销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开幕,历时七天。会上展销的住宅约1000套,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后来房交会上普遍使用的建筑模型沙盘、图片、样品间等销售工具,从那时起就出现在了市民眼前。

在“公房时代”,持续进行的城市改造工程,推动了杭州房地产市场的一步步前进。

1982年8月,杭州启动了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建工程——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为了解决拆迁居民住房问题,中东河工程首期建造了53幢共13万平方米的住宅楼,位于拱宸桥、朝晖新村、清泰门外、闸弄口等地共7个小区。此后,这个工程还催生了古荡小区、采荷小区、机神新村、闸弄口新村等大型住宅区。

10年后,又一场大规模城市改造到来。1992年,庆春路改造工程启动,不仅要把道路修建得更畅通,还要拆除道路两侧部分破旧建筑,用于建设29幢商业和商贸综合大楼。此外,为了安置拆迁居民,还在庆春路东端新建了一个大型住宅小区——绿化率超过35%的“一流住宅区”景芳小区。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杭州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悄然出现,不少都脱胎于城市改造工程指挥部。

1981年10月,杭州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杭州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正式成立。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体育场路东段改造工程指挥部,2005年改制后,它演变为现在的“杭房地产”。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杭州市各级政府和房管部门都成立房屋经营公司,一共18家,算得上是杭州房地产开始市场化的最早参与者,后来,人们尊称它们为“老十八家”。

在此后三十年的楼市风云变幻中,“老十八家”的际遇各不相同,有的已经成为上市企业、百强房企,有的却默默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个十年(1990年-1999年)

萌芽时代:光荣的序章

1993年4月,随着杭州住房改革方案的正式实施,房地产商品化的序幕随之拉开。民营房企开始出现,楼市调控开始尝试……一个全新的房地产市场诞生,在摸索中迅速成长壮大。

1993年的春天,西湖南麓的富阳银湖,成为了杭州房产开发的第一块热土。

在市中心,大运河畔的中山花园是杭州最早的高层豪宅,在1996年交付后,成为杭州第一高楼,是一段时间内的杭州地标;在之江,当时杭州最大的别墅群梦湖山庄最先推出了房地产整版广告,引领房产开发进入新的营销时代。

与此同时,杭州一批老的国有房企开始改制,一批优秀的民营房企走上了舞台中央,而它们的主战场,选择了城西,而这也奠定了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城西作为杭州楼市版图中“西贵”的地位。

杭州房企最早的“三驾马车”,是绿城、南都、金都。南都花园、金都花园、丹桂公寓, “三驾马车”初试啼声。

到了1998年,随着绿城•桂花城、南都•德加公寓和新金都城市花园的推出,成就了杭州房地产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并奠定了杭州房产开发的品质基调。

更多的房企和精致产品,开始陆续成为杭州人改善居住条件的选择。尤其是1998年7月,“停止实物分房”政策和1999年6月房改房上市政策的出台,更是助推了一波购房高潮的到来。

在这期间,一系列新盘接连亮相,在将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些项目,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这房地产兴起的十年里,杭州第一次见识了国家宏观调控对于楼市的巨大影响力。政策或放或收,决定了楼市走势或上或下。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此后一直伴随楼市发展。

1997年下半年,杭州的房地产销势回暖。1998年,在“停止实物分房”政策的巨大刺激下,楼市迎来一波销售热潮。1999年,房改房上市交易政策公布、经济适用房开始销售、放开二手房公积金贷以及公布抵押贷款办法,都将杭州楼市推向了光辉灿烂的“黄金十年”。

第三个十年(2000年-2009年)

黄金时代:楼市的狂飙

从1998年开始,杭州楼市迎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十年。在这段时间里,杭州的城市和楼市,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此的人们惊喜地发现,可以选择的房子类型更多了,品质更好了,配置更加丰富了。而本土房企们,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他们其中的佼佼者,开始走出杭州,走出浙江,也踏上了上市之路。

2002年,是杭州“超级大盘”的诞生元年。占地7600亩的广厦天都城、占地4000亩的江南春城、总规划占地12000亩良渚文化村、占地约1200亩的大华西溪风情、总体量约80万方的亲亲家园、占地377亩的野风现代城相继动工建设。

与此同时,杭州房企走出杭州,开启全国布局战略。而全国性开发商相继进入杭城。

从1998年“黄金时代”的肇始,十年间宏观调控始终与楼市的前进如影相随,尤其是在2004年到2006年,打出了一系列调控组合拳,许多政策影响深远。

2005年5月,“国八条”公布,吹响了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号角。2006年5月,“国六条”公布,其中的“90/70政策”(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大量的“90方”户型。

2008年下半年,杭州紧急出台“房产维稳24条”,随后契税税率下调、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等救市政策逐一发布,楼市迅速转暖,并且在2009年创造了历史成交新纪录。

第四个十年(2010-2018)

大鳄时代:列强的纷争

2010年国庆前夕,中央出台二次调控政策。10月11日,杭州出台22条房产调控新政,其中包括第一次出现的限购限贷政策。今后几年,这个政策还将重复出现。

2011年2月28日,在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一个月之后,杭州出台了升级版的“限购令”:本地户籍限购2套住宅,外地户籍限购1套住宅。同时,“10%保障房”配建新规出炉。

而2016年的G20峰会和2022年的亚运会,为杭州的快速前进插上了翅膀。2010年以来,杭州的城市版图继续扩大,富阳、临安先后“撤市设区”;杭州的交通路网逐步完善,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正式通车,杭州地铁首次成网,地铁3期规划获批,到2022年杭州将建成10条地铁线、2条市域线(富阳线、临安线),总里程达446公里。

大鳄房企的争相进入,杭州楼市早已成为大鳄角逐的天下。在2017年的杭州房企成交榜单中,前十名全部被百强房企瓜分,杭州本土房企中只有绿城和滨江两个,而此前一直被本土房企把持的冠军头衔,第一次被万科收入囊中。

2018年,随着楼市调控的持续加强,新的难题抛到了开发商眼前:限购、限贷、限价,以及公正摇号。大鳄们将如何破题,这也许会成为开启楼市下一个十年的“金钥匙”。

(节选自《每日商报》)


20180727112417.jpg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40年,也是杭州住房制度变革的40年。

在杭州,住房制度经历了由福利化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保障制度,同样不断演变、发展着。

改革开放前,杭州的“原住民”大多居住在旧城区的老房子里,一个小院里住几家人,三代同堂挤在“筒子楼”二三十平方米的一间房里,都是百姓生活的常态。

没有厕所,拎马桶、上公厕;没有厨房,在过道上烧火做饭;没有浴室,用大木盆和塑料浴罩……

福利分房制度,也就是采用行政手段对居民住房进行实物分配,这种住房分配制度通过国家拨款给各级单位,各单位自己给职工建房来自行分配。那个年代,很少人有自己的房子,大多数人只能等待单位分房。而福利分房最大的特点就是“粥少僧多”,“房荒”问题突出。不少年轻人感叹:“找媳妇容易找房子难。”

住房的变化,是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点击查看全文)



20180727112629.jpg

昨天上午10点,方阿姨刚从邮政银行回来,慢悠悠步行,不多不少,3分钟到家。“现在过日子真当方便嘞!”她笑着说。

这种方便,体现在方方面面。

方阿姨59岁,住董家新村,银行离她家不到600米。

在以她家为中心一公里的范围内,有农贸市场,有大型综合体,也能到运河畔。

对方阿姨来说,更大的方便,其实来自房子的升级换代。

10多年前,她和丈夫还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平房里,上厕所还得跑到外面公厕去。现在,两口子在一套60多个平方的房子里享受生活。

“一家人挤20平的小平房,你也嫁啊?”

 “没得选,以前大家全都是这样的。”

方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结婚已经30多年了。

结婚前,老公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平房里,“二十来个平方吧,记不得住了多少人了,反正挺多的”。

到方阿姨夫妻俩结婚时,老公父母的单位分了房子,一家人就分开住了。这间20平方的小房子,后来也就成了他们俩的新房。(>>>点击查看全文)



20180727113305.jpg

鲁阿姨今年55岁,右手虎口处,有一道2厘米泛白的疤痕。

“年轻时住筒子楼时留下的。起夜上厕所摔了一跤,手磕到洗手池边沿,流了很多血……30多年前的事了。”鲁阿姨有点唏嘘。

那辰光,鲁阿姨和丈夫赵大伯是杭州117医院的双职工,结婚后双双从集体宿舍搬进医院筒子楼,两人分到一间大约10平方米的房子,跟另外14户人家共用卫生间和水房。“从水房往里走才是卫生间,洗手间地面湿滑,容易摔跤”。

洗浴卫是共用的,厨房是自家在走廊上搭的。油烟一起,整个楼层烟雾缭绕。住得如此紧巴,难免“鸡犬之声相闻”。“在家说句话,跟菜的香味一样,能传遍整个楼层,”鲁阿姨苦笑地说,“一层楼的15户人家过成了一个家。”

尽管不方便,但没得选。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鲁阿姨都住在这个筒子楼里。

后来赵大伯转业,1999年,夫妻俩搬进了新单位的福利分房——一套50余平方米的两居室。

福利分房政策停止后,住房逐步走向商品化、社会化。杭州市围绕“住有所居”和“住有宜居”的目标,通过一手抓“商品住房体系”,一手抓“保障住房体系”建设,形成了商品房和保障房“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人们的居住条件虽参差有别,却同时站上了改善提升的跑道。>>>点击查看全文



20180727115327.jpg

住房的变化,就是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杭州的住房保障体系,有一个关键词:“改”。

拆迁安置房和危改房,是保障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因和良果。生活环境变好了,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也为产业和城市的更新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装电梯,也是一种“改”法。为了解决老百姓“上楼难”问题,杭州做了很多工作,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满足众多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的老旧小区,对于加装电梯的迫切愿望。

从另一面看,杭州又是一座非常“念旧”的城市。

千年古城的历史积淀和杭州的人情味,都让这个“改”字,从大刀阔斧,变得愈加精雕细琢。

比如城北的石桥街道四村,去年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在拆迁之前,下城区相关部门前往石桥街道调研,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居民:这里有没有值得保留的历史遗迹?

在杭州,每“改”一处,值得保留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都是优先考虑保护的因素。

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文化街区和历史遗迹,是杭州的“DNA”和“独特韵味”,要永久保存下来。>>>点击查看全文




20180727115341.jpg

1990年,全民看《渴望》的时候,杭州人小焦从皮市巷违章搭建的小黑屋,搬到了体育场路的单位分房金祝新村。在他搬家前一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创立了联合国人居奖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为大众话题,小焦买了新房,搬到了卖鱼桥边的杭办大厦,第一次住上了电梯房。这一年,市住保房管部门专门组织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奖申报小组,并于10月在日本福冈领取了全球人居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奖牌。

2011年,《甄嬛传》正热播,小焦已经成为老焦,儿子在滨江买了新房,老焦抱着孙子去交首付。这年杭州第三次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迄今,这个奖,杭州拿到了5次。

老焦家的住房变迁,杭州所获的各种奖项,是杭州城市住房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杭州住房建设的不断前进,杭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强化了,城市档次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早已今非昔比。(>>>点击查看全文



20180727115353.jpg

在杭州,生活的便捷不仅体现在出门不用带现金,作为移动办事之城,杭州正以实实在在的努力,给予这座城市里的群众和企业从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用跑的便利。

包括公积金、社保、水电煤气、医院缴费、交通违章缴费在内,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服务,都可以通过政务机构App、支付宝、医院App等进行办理。

 “一次都不用跑最多跑一次,凸显了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同时还具备互联网清新气质。互联网+”以润物细无声的形态悄然潜入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成为杭州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更是实现了面向群众个人事项100%最多跑一次。(>>>点击查看全文



20180727115436.jpg

40年,足够让滩涂田地变为高楼林立的CBD;让杂乱的低矮平房变身现代化小区。

改革开放40年,杭州在人居条件、人居环境、人居品质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助推着城市发展。

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关键因素——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的大力推动。

几代房管人,为了杭州人“住”得更好、更轻松,经受住了一次次大考,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点击查看全文



住房保障文化墙 绘出杭州特色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近日,市住保房管部门完成了田园公租房项目“住房保障文化墙”的绘制工作,为小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了一份独特的画卷。

“实现居者有其屋”、“确保公租房公平善用”……在田园秋韵苑与半山接壤的小区墙面上,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图画向前延展,构成了一面内容丰富、格调清新的文化墙。“住房保障文化墙”立足于杭州住房保障工作特色,着眼于保障家庭的身边事,贴近生活,通过精美的图画、巧妙的布局、核心的理念,将原本普通的墙体变成了美观又会“说话”的文化墙,展现了“杭州特色”保障房体系的变迁与辉煌成效,同时吸引了不少小区内的保障家庭驻足观看,向他们介绍了公租房的便民政策和文化环境,提升了保障家庭的幸福感。(>>>点击查看全文



158个“杭州好房子”候选名单亮相

每个年代都有“好房子”诞生,它们记录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历程,也是我们人居条件不断提升的佐证。6月底,杭州日报联合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同推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杭州美好人居”特别活动正式启幕,“杭州好房子”的征集活动也随即展开。经过近一个月的读者征集、专家推选,今天,杭州日报公布了158个项目候选名单。

这158个候选项目中,包括了住房制度改革前建设的小区;40年来杭州有 代表性的公共建筑,拥有历史价值且如今依然能实现居住功能的老建筑;各个年代的商业综合体以及进入商品房时代后,不断迭代进步的优秀商品房项目。这些名单按照建筑年代串起来,犹如一部杭州美好人居的变迁史,带我们走进回忆,也让我们对未来有更美好的畅想。(>>>点击查看全文



白蚁防治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白蚁俗称“无牙老虎”,被列为五大世界性经济害虫之一,其危害涉及房屋建筑、水利堤坝、通讯器材、交通设施、农林作物、园林绿化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杭州是主要的白蚁危害地区,白蚁种类有3科10属22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种类为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杭州市白蚁防治管理中心),便是对白蚁危害的防治和研究。

2006年杭州市人大、市政府相继出台《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和《杭州市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实施办法》,将保障白蚁防治工作正常开展提升至法律层面。

防治白蚁技能不断优化

解放后,白蚁防治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开始由群众自发组织转向由政府统一领导开展,杭州的白蚁防治工作亦随着历史的脉搏发芽、壮大,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点击查看全文



蓝领公寓提升外来建设者幸福指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杭州的发展增速屡刷纪录,诸多光环加身,越来越多人涌入杭州,落户杭州,成为新杭州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着保洁、保安、快递与外卖等各种服务行业,是城市建设发展和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庞大的蓝领人群,是推动杭州抓住新机遇、走向国际化的基石。但高发展也催高了居住成本,“租房难”不解决,基石就不稳固。

为此,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为外来务工人员专门建设租赁用房,即蓝领公寓。从2018年到2020年,计划3年内推出4万套蓝领公寓。

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蓝领公寓”

刘桂兰是一名环卫工人,在她负责的区域内有一个公共厕所,她需要随时打扫以维持清洁,因此,单位分配她住在这个公厕旁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单间里,无需掏钱。(>>>点击查看全文



中介行业监管迎来历史性变革

改革开放40年期间,杭州的二手房市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变化,房地产经纪行业的管理也迎来了历史性变革。

房地产中介服务是指在房地产投资、开发、销售、交易等各个环节中,为当事人提供中介服务的经营活动,是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活动的总称。

房地产中介服务作为现代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行业,是伴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它对整个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房地产中介企业可以协调房地产交易中的各种关系,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从而加速房地产市场商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质量。房地产中介服务业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居间、代理等业务的开展,可促进整个行业的供求平衡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住房商品化的条件下,市民居住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大都通过房地产市场这一渠道来实现。而房地产中介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房地产中介活动的开展,使市民更加方便地了解住房信息,办理各类相关手续,从而使其居住条件能够早日得到改善和提高。(>>>点击查看全文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杭州范例”

杭州,一座非常“念旧”的城市。

千年古城的历史积淀和杭州的人情味,给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留下了无数彰显不同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历史建筑,它们是城市的“根”与“魂”,是杭州的“DNA”和“独特韵味”。

为保护这些彰显城市个性、延续城市文脉的不可再生宝贵资源, 2005年,杭州住保房管部门启动实施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通过组建机构、制定政策、规范管理等途径,创新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杭州模式”,使杭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次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的城市,真正实现了“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点击查看全文



房产交易管理量增长741倍

房屋交易包括房屋买卖、房屋抵押等业务,是房屋(转移、抵押)登记的起因,而房屋登记又是房屋交易的结果;房屋交易监管能有效降低房屋产权登记的风险,而通过房屋产权登记明晰产权才能保障房屋交易安全。因此,房屋交易与登记工作紧密相联。杭州住保房管局始终以“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百姓是大事”为立足点,求新求变,走过了不平凡的路。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杭州房屋交易成交量达29.4多万件,较1988年增长了约741倍。(>>>点击查看全文



房屋征迁的阳光之路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杭州,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益更新、人们居住品质不断提升,而城市里的每一次新陈代谢,都蕴含着一个征迁故事。

说起杭州的城市房屋征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1983年,杭州制定实施了《杭州市城市建设拆迁房屋实施细则》,为当时杭州大规模旧城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1988年,在早前拆迁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杭州出台了较为完备的拆迁管理政策,即《杭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住宅、非住宅及特殊用房拆迁、补偿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点击查看全文



开创住房保障模式的“杭州样本”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杭州住保房管部门始终坚持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不动摇,将坚持市场化改革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相结合,将发展房地产市场与健全住房保障相结合,将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与增强人民群众住房消费能力相结合,逐步构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截至2018年6月,杭州主城区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危旧房改善等保障性住房已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约27万余户,占按上年度常住人口计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2%。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累计保障约5.94万户家庭;廉租住房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约1.46万户;经济适用住房累计惠及约8.5万户家庭;危旧房改善累计惠及约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拆迁保底安置累计保障6万余户家庭。(>>>点击查看全文



商品房市场发展带来居住新时代

中国人的观念里,房子历来是头等大事。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程中,住房市场的发展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家庭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甚至四代同居一室是当时最为常见的普通居民的生活状况。

在福利分房年代,由政府出资建造然后以福利形式分配给干部、知识分子、工人以及其他城市居民居住的公房,是城市里最基本的住宅模式。(>>>点击查看全文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润物细无声”

楼道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照明灯,一楼单元门口多了一道安全门了,下水道堵了马上有人来修了,小区的道路变得整洁干净了,时不时能看见保洁阿姨的身影了……在杭州老旧小区里,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变随处可见,而这一切源于一项始于2009年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2009年以来,杭州大胆实践探索,率先在全国推出“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的模式,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社区化准物业管理”为基本模式,以“低收费、有补贴、广覆盖”为主要特征,以“八有”服务为具体目标的具有“杭州特色”的老旧住宅区长效管理体系,使生活于老旧小区的居民,慢慢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点滴的变化。(>>>点击查看全文



规范物业服务,让居住生活更美好

晚归回家时照亮回家楼道的灯、推开窗就看到的成片鲜花绿树、不沾灰尘的走廊扶手,还有来来往往时一个个关怀的微笑、一句句简单的问候……

去年12月,杭州再一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1年获得该项荣誉的城市,而无微不至的物业管理如今已经成为了杭州市民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2018072711435611.jpg


1532683440862690.jpg


1532683662105982.jpg


1532683820602583.jpg


1532684055708075.jpg


1532684203195852.jpg


1534820404590571.jpg



1532684822504726.jpg


1532684856333003.jpg


1532684893325243.jpg


1533518924684707.jpg


1533518973410646.jpg


1534820469669014.jpg


1534820534718871.jpg


1534820555476718.jpg


1538963353944414.jpg


1538963379282923.jpg


1538963400188434.jpg


1538963418345230.jpg


1538963445919092.png


1533085737180953.jpg


   1533085841389871.png

局新浪微博


 1533085903769542.jpg

局腾讯微信








返回首页 | 网站地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订阅
杭州市房产信息中心建设管理  
分辨率:1024*768以上 建议使用IE 8.0以上浏览器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ICP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05052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