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页面无法完整显示,请点击此处下载安装flash插件
 

 

 

组织召开杭州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专家咨询会

    近日,市住保房管部门组织召开杭州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专家咨询会,邀请原全国人大常委、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和新华社浙江分社资深记者方益波等专家学者,围绕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行回顾、探讨,通过听取专家们的意见,进一步转变理念,转变方法,推动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市住保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10年来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情况。从2005年起,市住保房管部门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创新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杭州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率先建立“应保尽保、有序递补”机制,克服了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和现代使用需求结合难等难点;创新形成“政府主导、专家参谋”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涵盖“认定、规划、保护、修缮、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街道、社区、企业、市民多方参与的保护模式;首创“鼓励外迁,允许自保”政策,构建历史建筑保护长效激励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保护、改善、整饬、拆除、更新、保留”6个层级的方式进行保护修缮,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杭州特色、符合杭州实际的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创立“分类保护,综合保护”模式,在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民生改善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多赢。杭州历史建筑,时间跨度可追溯到明末,地理跨度从市区延伸到萧山、余杭。截至目前,在已公布的336处历史建筑中,已成功保护80%以上;整治了梅家坞、留下老街、拱宸桥西等26处特色风格各异的历史文化街区。该项目是杭州唯一一个三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也使杭州成为全国历史建筑保护的先进典型。
    专家们表示,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对于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意义重大。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启动较早,面对协调难,技术难等困难,市住保房管部门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创新方法,完善了法律法规,健全了管理体系,创新了技术手段,构建了长效机制,探索出了历史建筑保护“杭州模式”,为“美丽杭州”增添了浓厚的历史韵味和人文光彩,为保障民生和城市建设开辟了新的有机更新之路;生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实践还受到国内一大批知名学者的关注和肯定。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提到“杭州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功经验,较好地形成了有机更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文物报》总编曹兵武认为“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历史遗产保护,并取得良好成效,特色性保护方式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魅力”、《中国名城》杂志副主编邱正峰认为“杭州历史建筑保护‘以人为本’,严格遵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多种手段既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生活品质,又完好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文脉得以传承”。
    会上,市住保房管部门对专家学者们对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将继续秉承“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理念,做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章,让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