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任务”达到目的
市民小帅在微信群内狂发红包170次
结果
被!骗!了!
案例回顾
市民小帅通过上网下载了一个“网约”App,进入App后,有客服主动联系小帅,称该软件有报名认证和酒店认证,需要先付15元酒店认证费。付款后,客服让小帅办理报名认证,即可以享受免费与同城美女约会的服务,随后提供了微信二维码,小帅扫码进入微信群。
对方诱导小帅在微信群内发红包,但因风险管控未发送成功,对方便让小帅连续多次发送10元、20元的小额红包。此时的小帅一心想着见“美女”,头脑一热便开始发红包,且看到每次要求发红包的金额都比较小,便一笔又一笔的转,不知不觉中竟转出170次。
在微信红包共计转出3400元后,对方继续诱导小帅转车费认证费、保证金等,小帅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根本没有所谓的“网约”,只有无尽的转钱。
一周内
还有多位市民被同样的套路骗走钱财
市民张某(化名)因刷单返利,向陌生微信群聊发送100次小额红包,被骗2000元。
市民王某(化名)因网络贷款,向陌生微信群聊发送60余次红包,被骗10000元。
诈骗套路解析
诈骗分子让受害人在微信群内发红包,这是一种新型的洗钱方式。诈骗方式、过程和传统诈骗方法一致,但在受害人向诈骗分子转钱时,却发生了变化。受害人被骗后,诈骗分子不会让受害人直接通过银行卡转钱,而是将其拉进一个微信群,让受害人将银行卡的钱提现到零钱通,然后在微信群内发红包。由于红包金额有限制,就让受害人根据金额发多个红包。而红包一发出,瞬间被秒抢。同时,有专人与受害人联系表示已收到,然后让受害人退群或直接踢出群。
微信群的组织者,有的是诈骗分子,有的是洗钱的下线。通常,组织者将一部分可控的人组织在一个微信群,给每个人安装一个抢红包的外挂,只要受害人在群里发出红包,瞬间就被秒抢。因此,群里除了受害人,其他人全是“专门抢红包”的。
抢红包的人与组织者约定,一般返利3%至5%,比如一个人抢了1000元红包,按照5%返利的约定,自己留下50元,给组织者转950元。犯罪团伙利用非银行支付结算通道转移违法资金,使得犯罪赃款的隐蔽性和追查难度大大增加。这些资金均来自电信网络诈骗款,通过此方式将诈骗款洗白并从中获利。
无论遭遇何种骗局,如不慎进入此类群聊,请立即删除并退出,切勿点击群内链接下载陌生App或直接向群内发大量小额红包。
原标题:《【反诈课堂】微信群内狂发红包170次!结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