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香、偏苦?常常聽到的咖啡「風味」到底是什麼?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風味是由哪幾項因素決定?大家對風味這個詞應該很模糊,到底什麼才是好喝的咖啡?更簡單的說好了,咖啡的好喝,到底是誰說了算?

我其實認為答案是「你說的算」、「大家說的算」、「多數人說的算」!

喝過很多不同產地的豆子,咖啡師、烘豆師這些「咖啡內行人」多多少少對於風味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你如果仔細研究這個領域,你會發現大家圍繞的話題也都是:「什麼才是好喝的風味?」以及「好喝的原因是怎麼形成的?」,其實簡單來說有幾種特點:

1. 咖啡的「濃度」

咖啡的濃烈度,通常會影響客戶對於咖啡的評價,更謹慎地說,太淡的風味呈現可能就不易展現本身的香氣、集中的味道;而太濃烈的風味又會造成「過苦」或是「過酸」的口感。在台灣愛喝濃縮咖啡的人相對較少,普遍都是喝像美式咖啡那樣的濃度,因此一般客戶最直觀的都是喝到咖啡,先感受它的「濃淡度」。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2. 風味有幾種?非常多種!

其實咖啡除了濃淡以外,還有很多種風味,我們能常喝到像是非洲豆的桃子香氣、柑橘香氣;曼特寧的辛香料藥草香、巴西的核果香;肯亞豆則是的梅子、烤榛果、焦糖甜氣。

這些香氣都是由「杯測師」或「生豆商」,從眾多生豆樣品中反覆進行烘焙、測試過程中,體會到的風味。

而咖啡的風味也不盡然都是花果香,有時後也會像藥水味、皮革味,而且偷偷告訴你~最多人常喝到卻感覺不出來的,其實是「橡皮筋」與「鐵樂士」的味道呢 XD(一定很多人不相信)

其實在台灣,自行烘焙的商家算是百家爭鳴的狀況,不用說每個人都會想展現屬於自己的香氣,作為吸引人的賣點。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但是!一般人在家自己煮咖啡的時候,你應該會發現自己很難沖出像在店裡喝的那種風味,別氣餒,之後的文章會慢慢教大家怎麼用自己喜歡的豆子,沖出一壺你絕對會自豪的咖啡!

3. 平衡感:苦感、甜感、酸感間的喜好調配

「平衡感」這個話題其實非常主觀,在咖啡評分標準上,「平衡度」大多是指「酸是否過度?」、「苦味是否太強?」、「喝起來是否太稀?」、「澀感會不會很強(刮去舌頭上的黏液)?」、以及「整體入口舒適感如何?」這幾項指標。

每個人對於「苦味」的接受度其實有極大的不同,像我有些朋友就主張:「喝咖啡就一定要加糖!」,而像我們這些老饕,對於原汁原味的東西其實特別著迷 XD

其實咖啡不加糖,也能喝出它該有的「甜感」,在咖啡評鑑時,甜感越好、價格越高,舉個例子來說吧,好茶是不是也不用加糖就能喝出它原始的「回甘」呢?咖啡其實也是如此。

單薄的「酸值」也是評分高低的一項因素,咖啡的在酸度上也有極大的差異,略帶「成熟水蜜桃般的酸」與「工研醋的酸」就非常的不同;喝咖啡時我們常希望那種「酸感」不要太強烈、太過單薄,柔順的像成熟的水果就剛剛好,不然會搶掉原本主角「咖啡」本身的味道,變成在喝醋或檸檬原汁就本末導致了!

PS.「酸味」通常是很不好的咖啡會有的氣息,普遍在生豆發酵過程中過度、或是污染的咖啡生豆中會喝到,尤其是「一級瑕疵豆」的酸豆。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當然如果你的咖啡完全沒有「柔順的酸」酸味通常是很不好的咖啡有的氣息 普遍在生豆發酵過程中過度或是污染的咖啡生豆可以喝到 尤其是一級瑕疵豆的酸豆,還苦得跟「苦瓜」、「黃蓮」一樣,喝起來又稀稀水水的沒有厚實感,整杯的「平衡感」⋯⋯不用說絕對是歸舟隆壞去啦!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2088 星游活动站 - 新服开区专属福利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