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许如银 袁晓栋
我国是世界上白蚁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江流域约40-50%的房屋受白蚁危害,华南地区房屋受白蚁危害率约60-80%,广东个别城市可高达90%。据测算,我国因白蚁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每年20—25亿。白蚁防治的目的是为保护人类自身及财产安全,如果说因为白蚁防治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那是得不偿失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包括氯丹、灭蚁灵等防蚁药剂在内的持久性有机化学药物能“致癌、致畸、致突变”,造成人类和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紊乱、生殖和免疫机能下降、神经系统病变等,并且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短期内难以察觉。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免受其危害,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23日共同签署了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该公约已获包括中国在内的151个国家或区域组织签署。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白蚁的危害与防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出在财政部会同世界银行利用全球环球基金(GEF)提供的资金,开发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已于07年3月正式启动,江苏、安徽、湖南等三省被确认为示范项目实施省(采用监测控制—饵剂系统技术);杭州、成都、广州、南宁、南昌五市实施示范项目子项目监控---喷粉技术。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以新的防治理念与技术,彻底替代氯丹和灭蚁灵的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全国范围内全面淘汰氯丹和灭蚁灵药物的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经验,为促进我国的 防治技术转型升级、大量削减化学药剂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白蚁监控技术推广应用背景
1. 国外白蚁防治与研究现状
在同一颗星球上,白蚁与人类相伴而生,伴随而存,对人类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危害却无所不在,以致于白蚁危害已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公共问题之一。在美国,每年因白蚁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30亿美元,欧洲,每年约2亿欧元,澳大利亚,每年约1亿澳元,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白蚁防治工作。
氯丹、灭蚁灵等有机灭蚁药物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淘汰,一些欧洲国家还部分禁止了氰戊菊酯、除虫菊脂等的使用,因为他们对人类健康有不利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早就已经开始了物理屏障法的研究实验,而在白蚁防治技术和药物研发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从1962年起,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传统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从70年代退出市场的白蚁防治药物“艾氏剂”到“灭蚁灵”,从80年代“氯丹和狄氏剂”等有机氯白蚁防治药物的停止使用,到2000年~2004年“毒死蝉”等有机磷类杀虫剂的限期停止使用,现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研制的监测诱饵系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美国白蚁防治走过的道路见证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以及自身健康的关注,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根据白蚁危害的种类有所不同,白蚁防治所选用的技术方法也不一样,归纳起来,现阶段国外采用的白蚁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化学处理法。可以在新建房屋的地基土壤中喷洒化学药液,使药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效的化学药物屏障,用以杀死土壤中的白蚁并且阻止其他白蚁侵入建筑物;也可以用化学药剂制成毒饵,并建立毒饵观察站,诱杀白蚁;还可以采用适用整个建筑的化学熏蒸法。
二是物理屏障法,即使用不锈钢网、金属板、PVC板或砾石等物质在建筑物周围的适当部位建立防蚁屏障,阻止白蚁进入建筑物内造成危害的方法。
三是生物防治法,即用病原生物,如病毒、细菌、线虫、多种真菌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白蚁进行防治。
四是采用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策略。IPM是一种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从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在尽可能降低副作用维持环境质量的同时,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目的要求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佳效益。白蚁监测控制系统正是IPM技术在白蚁防治行业实际应用的具体体现。
目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已经在美国数百万栋建筑周围应用,同时在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也在推广应用。在其应用地区,白蚁防治中化学药物的使用量大幅下降,这些国家的实际应用表明,白蚁监测控制系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白蚁防治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国内白蚁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是受白蚁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我国因白蚁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每年20—25亿元,白蚁的防治已日趋紧迫。我国自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已经历了二三十个年头,从预防、到灭治、到研发,在许多白蚁预防工作开展较早的城市,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白蚁防治专业队伍,并且拥有自己的研发人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白蚁防治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生活几近富足的同时,人们更是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安全、环保、健康成为了生活中对产品品质的基本追求,在白蚁防治行业也不例外。鉴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现状,以及各种白蚁防治技术的实际操作难度和成本问题,我国的白蚁防治技术、方法、手段仍然停留在使用化学药剂的水平上,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不符合环保要求。这些在城市中普遍使用的高毒化学药剂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灭治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人体的健康也是潜在的威胁因素。尽管我国正在逐步淘汰一些毒性较高的化学防治药剂,对药物的筛选越来越严格,毒性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化学药剂对生物、环境,尤其是人类本身的不良影响永远不能小觑,因此环保和安全将成为今后整个白蚁防治工作发展的主导目标,在我国推广应用IPM技术控制白蚁危害势在必行。在国外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国白蚁防治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研究人员有责任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蚁防治IPM技术,为我国的白蚁防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国内研究机构及相关学者对白蚁防治的研究,依据IPM策略原理,已逐步转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替代药剂的研发及实验对比,除了筛选和研制可替代“氯丹”、“灭蚁灵”等有机化学物的新型药物之外,少数研究机构通过诱饵食料的筛选等步骤,已经在积极研发推广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和相关的应用技术。截止目前,江苏省的常州市白蚁防治所、浙江省的德清县白蚁防治研究所,宁波市白蚁防治所和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等都已经拥有了有关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的专利技术,更多的白蚁防治专业机构已经在一些新建住宅区进行了试点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2007年以来实施的“三省五市”的示范项目,探索出了白蚁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在我国推广白蚁监控新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白蚁监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我国目前仍然普遍使用化学屏障法。但是鉴于化学药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基于IPM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必然会登上历史舞台。它以环保作为最显着优势,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成为了现阶段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开发的重点并逐广泛应用于各个白蚁防治项目领域。
1.保护生态环境 迎合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建项目的白蚁预防仍普遍采用化学防治法,大量的化学药剂均匀连续地喷洒在建筑物周围,并且许多有机化学污染物还可随食物链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地方性乃至全球性的威胁。而白蚁防治工作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发展主题背道而驰,也正是国际社会禁止使用有机化学污染物,推广应用IPM技术防治白蚁的原因所在。
可持续发展,从它于1987年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广泛地被各界人士所认同,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它是指在发展中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发展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壤和植物等自然环境资源,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正符合这个要求,它的问世为在白蚁防治工作中兼顾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了可能,迎合了可持续发展这一21世纪的世界性主题。
2.创新理论前沿 顺应行业发展
随着国际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定,化学防治法已经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我国的政策指令要求新建项目白蚁预防的包治期不得少于15年,目前的白蚁防治药剂又难以达到氯丹等有机物那样持久高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必然产生对能够长期控制白蚁危害的环保型替代方法的迫切需要。
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 于1967年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专家讨论会上提出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基础,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在IPM理论基础上应运而生,并成功解决了跟踪监测这个IPM策略的关键问题。始终走在白蚁防治前沿的美国,已经成功开发了心居康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并在本国及其他多个国家地区进入推广应用阶段。随着我国彻底淘汰氯丹和灭蚁灵等有机药剂的全国推广规划的实施,我国对替代产品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目前,包括杭州市白蚁研究所在内的数个专业机构正在积极开发这一防治新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多个项目领域。IPM策略就像白蚁防治行业理性前行的指南针,白蚁监控技术顺应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声,正是紧跟这一理论前沿的标志性产物。
3.关爱人类健康 坚守为民宗旨
白蚁无孔不入,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有强制性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白蚁防治工作过度倚重于化学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白蚁防治工作首先需要考虑的就应该是防治方法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住户的健康及其居住环境的安全,还包括长期暴露在防治现场的施工人员的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然而,我国民众对白蚁防治的认识还非常不足,直到白蚁真实地出现在面前,危害到自家的财产安全,人们才意识到防治白蚁的重要性。防蚁意识尚且不足,更何谈白蚁防治方法,因此白蚁防治专业机构除了需要对普通民众进行必要的白蚁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以提高他们对监控技术的认可度之外,理应率先采用更加安全、健康、环保的防治措施,用实际行动带领民众理性地前行。这是白蚁防治行业的职责所在,是推广应用白蚁监测控制新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深刻意义所在!
三、白蚁监控技术工作原理、特点、优越性与风险点
1.原理
白蚁防治技术是根据白蚁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特性设计开发的一种白蚁防治技术和程序,其通过专用的设备和程序、实施白蚁防治活动。通过安装监控装置,对白蚁进行诱集或监测,定期对装置进行检查,当在监控装置中发现白蚁后,投放饵剂或直接喷粉剂.白蚁通过取食饵剂或接触粉剂、交哺、抚育、清洁、食尸等行为,将杀白蚁有效成分传递至整个白蚁群体,导致整个群体中毒死亡。因此白蚁监控新技术,可以在白蚁灭治和预防中应用。
2.特点
(1) 应用监控技术使用微量化学药剂,能长期地对出现在房屋周围的白蚁进行监控;而化学屏障处理需在房屋周围形成一个连续的屏障,一旦化学药物失效,则对房屋不能起保护作用。
(2)应用监控技术只应用在有白蚁活动或可能会出现白蚁的场所,将可能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而化学药物则广泛应用在房屋周围和室内的地基土壤中,因此 环境影响范围大。
(3)应用监控技术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更为环保;而应用化学药物屏障来防治白蚁将会产生对水、气和植物的潜在影响,同时为了避免药剂的溶解扩散,在地下水高或近河流的区域不采用化学屏障。
(4)应用监控技术不需将化学药剂注入地基、木结构和生活环境中,而化学屏障处理则需将化学药物注入上述环境中。
(5)应用监控技术可应用于有人居住、有宠物生活的环境中,并且不需特殊的保护措施;而化学屏障处理则要求施工人员穿戴防护设备,以避免药物中毒。
(6)白蚁监控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白蚁防治项目,无论是人类生活起居所依托的新建住房、环境绿地的白蚁防治,还是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水库堤坝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供休闲娱乐之用的古建筑物、旅游景点等等,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均有效适用。
3.优越性
(1) 环保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首先对房屋周围的白蚁进行监控,发现白蚁后再采用微量化学药剂进行灭治,从而大大降低了传统化学屏障处理法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并且监控装置只应用在有白蚁活动或可能会出现白蚁的场所,可依据具体的地理环境、树种(在绿地预防中适用性极为显着)的差异调整监控装置的埋设密度,具有局部治理的特点,从而使防治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环保;而化学屏障处理则需要将化学药剂连续、均匀地注入地基土壤、木结构和生活环境中,药剂可能会残留在土壤中甚至流失在水源和空气中及室内,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安全和健康形成潜在的危险,而且在地下水充足的地区并不适宜。
采用化学屏障预防白蚁对所用建筑物使用同种药剂,无法根据白蚁的种类选择,为保证对所有种类的白蚁防治都有效,对药剂的药效、持久性、稳定性等要求都很高;而采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能够在有效监测白蚁种类的基础上,再选择最有效的灭治策略,预防效果更有保障。
(2) 安全性
因为化学屏障防治白蚁主要采用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操作人员长期处于暴露在施药环境的状态;施药后,工地施工人员也会暴露在喷洒过防治药液的环境中。而采用白蚁监测控技术避免了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不需特殊的保护措施就可以应用于有人居住、有宠物生活的环境中,无论对白蚁防治实施人员、对建筑工地上的施工人员、还是对将要入住的广大消费者,都是更为安全的措施。
(3) 有效性
采用化学屏障法做新建预防处理时,化学屏障的质量应当要求在所有位置的化学制剂都具有均匀的含量,以保证化学屏障的连续性、均匀性,尽可能的不出现缺陷。然而化学制剂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土壤的粘度、含水量、PH值、有机物含量等都会影响药剂在土壤中的分布以及降解速度,从而对屏障的效果及使用寿命产生较大影响;而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埋设可以按需而定,而且采用先监测检查再施放药物的方式,又可以在重点区位加大埋设密度或者提高施药量,对预防效果更有保障。
(4) 持续性
化学屏障处理通过在房屋周围喷洒药剂形成一个连续的屏障,一旦化学药物失效,则对房屋不能起保护作用。随着氯丹被淘汰,再无替代品能够达到氯丹那样长达数十年的持续有效期。考虑到我国新建白蚁预防的包治期是15年,而现在普遍使用的比较低毒的新型药物在土壤中的持久性预期最长只能保持5—15年,为保证防治效果本应采用多次施药技术进行预防,但是实际操作并不到位,灭治后依然存在复发隐患。而白蚁监测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白蚁活动以进行灭治,并可以随实际需要更换装置中的诱饵,达到长期监测控制的目标。
(5) 无附着
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处理工作,化学药剂需喷洒在建筑物周围的地基土壤及建筑物外墙底部,由于有机化学药剂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附着在墙体上会使某些墙体材料染色,从而引起开发商及业主的不满,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6) 单次施工
采用化学防治法对新建房屋进行白蚁预防处理是随着房屋建筑施工进度而进行的,通常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施工3到4次:第一步是外墙基槽回填土,填至±0时,未做标化地坪前;第二步是室内地面平整后,做水泥地面或搁置架空板前;第三步是门框、窗框安装前;最后一步是室外地坪平整后,做水泥地面或“散水”前。并且在对基槽回填土药物处理时,工地工人需暂时回避;在对门框、窗框安装前的药物处理时,也需要工人集中堆放配合。另外建设单位在达到各相关进度部位时,需要提前向白蚁所预约。而采用监测控制装置仅需要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或房屋周围绿化带铺设后施工一次。
监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完全摆脱了对化学药剂的依赖,不但对外部环境几乎无污染,更为安全卫生,对建筑物本身也没有丝毫损害,而且更适合于绿地、水库、堤坝等重点区域白蚁防治工作的开展, 能够替代传统新建预防方法,而全面应用推广。
4.风险点
(1) 监控设置的时间空间的空位
化学屏障法是随着房屋建筑施工进度进行的,在地基阶段就已经开始了白蚁的防治工作。而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植入白蚁监控装置的时间是在房屋竣工或者建筑物周围的环境绿化施工完成后,存在一定的时间空位;由于白蚁觅食的随机性,监测控制装置埋设间距是否能构成严密的防护屏障,也并没有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空间上的空位,也成为了该预防方法的风险因素之一。
(2) 白蚁监控装置被人为破坏
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外壳质地是塑料,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装置被损坏,例如居民的好奇、孩童的顽皮以及社工的无知等,都会导致装置被人为挖出或者破坏而引起不必要的损失,或者影响监测控制效果,或者需要更换装置引起额外的成本增加。
(3)环保意识淡薄,新技术接受度不高
采用化学屏障方法操作简便,技术要求低,因此,在我国被广泛采用。而采用白蚁监控技术不仅作业要求较高,而且与喷洒化学药剂相比,后期需要更多的人力进行维护和资金支出,况且,我国许多白蚁防治机构人员对IPM策略知之甚少,白蚁防治的环保意识还很薄弱,放弃化学防治法而接受白蚁监控新技术的动因不足,因而白蚁监控技术是否能成功推广应用仍存在未知的风险。
四、白蚁监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与难点
1. 要正确处理白蚁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安全是推广应用白蚁监控技术防治白蚁的根本动力所在,白蚁监控的推广应用无疑应与此相结合。如果人们对淘汰氯丹等化学药剂,推广应用白蚁监控技术的目的还不甚了解,期望他们能够接受新技术也是不现实的。根据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对杭州市小区居民(和房地产开发商)“关于白蚁防治的问卷调查”显示,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11份,有效问卷311 份,通过对问卷的汇总分析了解到:群众对白蚁防治的了解依然很少,由于对白蚁防治方法的利弊缺乏认识,民众对白蚁防治的环保意识还非常不足,从调查结果中可见一斑。在调查中,认为白蚁防治的重点在于保护环境有利健康的受访者只有29.8%,关注实施的便捷性的人有42.1%,另外两成多的受访者也只关注防治效果而对防治方法持无所谓态度。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威胁,人们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环保意识很薄弱,为推广新型环保技术,通过适度宣传充分提高广大民众白蚁防治的环保意愿显得非常必要的。
2.要正确处理相关部门的接受与配合关系(白蚁防治部门、物业公司、政府等)
各地白蚁防治专业机构是新建预防的具体实施者,他们与白蚁监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最直接的关系。民众认可了,防治机构在具体的预防实施过程中是否接受并采用成为了监控技术成功推广的关键。同时,鉴于白蚁监控技术的应用原理与方法,难免会与楼盘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打交道。说服物业部门接受该技术的使用也是前期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是民众的环保意识,但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政策的支持。因此得到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能够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得到配套法规的支持也是白蚁监控技术顺利推广应用的重点所在。
3.要积极争取资金 保障新技术推广应用
在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中采用白蚁监控技术,成本费用比化学防治法要高。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从而增加了人力资本的开支。另一方面在于装置的后期维护与更新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因此,使用新技术对于许多小型白蚁防治机构而言可能存在资金困难,资金的有力保障也就成为了推广应用白蚁监控新技术的重要一环。
目前,白蚁危害控制的理念逐渐从化学防治转变到绿色环保控制,,具有环保、有效、可持续特点的白蚁监控新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白蚁危害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我国“三省、五市的白蚁防治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减少了氯丹灭蚁灵等化学药物的使用,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引导白蚁行业走上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科学基础。因此,推广应用IPM技术控制白蚁危害技术成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莫建初等,中国房屋建筑白蚁防治IPM策略研究及应用现状,城市害虫防治,2004(1):3-10.
〔2〕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IPM操作和培训手册 》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
〔3〕许如银等,《白蚁监控-喷粉技术手册》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
〔4〕姚力群,实施示范项目为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发展提供的契机与挑战,城市害虫防治 2013(1):25-28.
〔5〕莫建初,郭建强等,监测控制系统在我国白蚁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城市害虫防治,2006(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