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举行的2025年国际足联世俱杯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尽管这一“俱乐部版世界杯”曾被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寄予厚望,但开赛伊始,稀少的观众和低迷的关注度让赛事陷入了尴尬境地。身为远道而来的皇家马德里,不仅肩负着争夺冠军的重任,更成为国际足联挽回颜面的“救命稻草”。
为了与传统世界杯相媲美,当前世俱杯的参赛球队数量扩充至32支,赛事选址于美国,并在多个大型体育场举办,希望营造出热烈的比赛氛围。但现实却与理想大相径庭。
自赛事开幕以来,空荡荡的看台成为了常态。以切尔西对阵洛杉矶FC的比赛为例,在可容纳七万余人的球场中,仅有两万多名观众到场;而河床与浦和红钻的比赛更加惨淡,上座率不足17%,观众人数不到1.2万。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揭示了美国球迷对非欧洲俱乐部的兴趣匮乏,也呼应了当前世俱杯组织模式中的种种弊端。
在这片冷清的环境中,皇家马德里如同曙光,成为唯一能够真正提升票房和关注度的球队。皇马的三场小组赛均跻身赛事票房前五,其中两场门票甚至全数售罄。与利雅得新月的对决中,共有62415名球迷前来观赛,上座率高达95.5%,创造了本届赛事的新高,甚至比揭幕战的人数还要多。
这支已超越足球范畴的豪门,在本届世俱杯中俨然成为国际足联维系体面的“救生艇”。国际足联近期发布的官方报告明确强调了皇马在提升观众人数和媒体关注度方面的核心作用。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皇马无疑是理想的旗舰品牌。然而,如果一个全球性赛事的成功依赖于少数豪门的支撑,其可持续性无疑会受到质疑。
俱乐部赛事与国家队比赛间的差异难以忽视。国家队比赛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显然是俱乐部赛事所无法比拟的。无论俱乐部历史多么辉煌,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足球文化尚未根深蒂固的美国,吸引大量非本土球迷现身赛场的难度依旧不容小觑。
展开全文
选择在美国举办大规模的世俱杯,实际上放大了赛事的风险。本来,国际足联完全可以选择容纳更小、气氛更浓厚的体育场,以确保更高的上座率和更理想的观赛体验。然而,国际足联却偏偏走上了“宏大”之路,如今只能依靠皇家马德里这样的巨星球队来掩盖尴尬。
因凡蒂诺或许会辩解称,此次是为2026年世界杯进行的测试,类似于过去的联合会杯。然而,任何实验都有其底线。如果空荡的球场再度出现,球迷无疑会质疑:这场世俱杯究竟是为了谁而办的?
在以新形式亮相的世俱杯上,皇家马德里无疑能帮助国际足联渡过难关,避免赛事的彻底失败。但这也敲响了警钟:俱乐部赛事不能单纯照搬国家队赛事的运作逻辑。未来,国际足联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指望会出现另一支“皇马”来为那些脱离现实的战略买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